“買東西的人是我,付錢的人也是我,可是發票開到手一看,購物人的名字卻是別的公司的!”日前讀者王先生向記者講述了他在麥德龍購物時遇到的稀罕事。為了一探究竟,記者日前來到麥德龍顧戴路80號門店購物,拿到的發票,也是被開給了一家沒聽說過的公司。
麥德龍顧戴路門店表示,這么做是為了方便沒有辦卡的顧客購物。但麥德龍公司和普陀區稅務部門都明確表示,顧戴路門店這一做法不妥當。
進門先給“小紙條”
王先生說,10月16日,他在顧戴路80號麥德龍上海閔行商場購物,進門時服務臺發給他一張小紙條,叫他結賬時,把小紙條交給收銀員。服務臺工作人員告訴他,因為他不是麥德龍商場的會員,這張寫著一串數字號碼的小紙條是臨時代替會員卡的。
**次王先生花60多元錢買了幾雙襪子,付款開票后就回家了,并沒有留心發票上的購物方名稱。
10月19日,他再次到這家麥德龍商場購物,按照與上次一樣的途徑進入商場,買了一些食品、一個打印機墨盒。付款時把小紙條給收銀員,拿到發票后,他看了一眼,在購貨單位一欄內,赫然印著“上海XX勞務服務有限公司閔行分公司”的字樣。
“買東西的人是我,付款的人也是我,為何要把我的發票開給別人?”王先生找服務臺工作人員理論,對方給出很多理由,王先生依然沒法理解。回到家里,他把上一張購物發票找出來一看,購貨單位也是另一家不知名的公司。
11月4日下午,記者來到這家麥德龍超市,全程體驗了一次購物。
記者從商場入口處的服務臺邊經過時,果然有工作人員發給記者一張小紙條。紙條正面印有“當日顧客憑證”字樣,下面顧客姓名、聯系地址兩欄內是手寫號碼:000247。
記者在進口食品專區選了一盒曲奇餅干,然后到收銀臺結賬。收銀員錄入紙條上的號碼后,收了記者85元購物款,馬上打印出發票。記者拿到發票一看,購物單位一欄不是“個人”,而是一家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的名稱。
只給不需要報銷的顧客
記者拿著發票,來到入口處的服務臺,向一名姓江的工作人員詢問原因。江姓工作人員說,因為購物人不是他們的會員,而他們商場購物結賬是需要會員卡的,所以給了記者這張會員卡的號碼。而會員卡的持卡人都是幾年前在這家商場辦卡的。按照規定,三個月或者半年內,持卡人不再來消費,卡片將自動凍結。為了讓這批卡能夠正常使用,他們就把這些卡號提供給不需要報銷發票的購物人,從而使這張卡票保持激活狀態。
既然是代替臨時購物卡,為什么都是單位的而不是個人的?對此,江姓工作人員說,以前他們商場只針對單位辦卡,不給個人辦卡,所以,現在給顧客的臨時卡都是單位的。記者表示還需要購物。該工作人員又在另一堆紙條中拿了一張手寫編號為600002的給記者。記者買了一瓶水,結賬拿到發票時,看到這次購貨單位變成了“閔行麥德龍商場當日顧客”。
這又是怎么回事?江姓工作人員解釋稱,因為購物人提出需要發票報銷,所以提供這樣的臨時卡號。只有顧客表示不需要報銷發票時,他們才會提供有其他公司名稱的發票。麥德龍樓層經理高先生也向記者證實了江姓工作人員的說法。
事后,麥德龍公司公關部門相關負責人電話告知記者,顧戴路80號門店的做法肯定是不正確的。“雖然他們的出發點是為了方便顧客購物結賬,但把別人的會員卡號給當日顧客,做法不妥,他們應該在顧客入場時,引導顧客自己辦會員卡。”該負責人說,顧戴路門店已停止了不妥當的做法,并強調說:“我們的納稅額跟開發票是沒有關系的。”至于與第三方公司是否有利益關系,該負責人都予以否認。
第三方公司:我們不知情
記者在上海市工商局網站上核實了王先生發票上的兩家公司,以及記者所持發票上一家公司的信息。這些公司目前都是“確立”狀態。記者通過114查號臺查找這三家公司的電話,有一家沒有登記號碼,有一家無人接聽。接通電話的這家勞務派遣公司財務部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他們公司跟麥德龍保持聯系的可能是采購部門。至于麥德龍幫他們開發票一事,該女士表示自己并不知情。
稅務部門:亂開發票不妥當
記者撥打閔行區稅務部門的監督電話,詢問顧戴路麥德龍稅務發票的相關情況。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麥德龍是會員制單位。他們納稅是按照結賬POS機統計的銷售金額納稅的,不是按照發票上開出的金額納稅。所以,麥德龍把發票開給誰,跟他們自己納稅是沒有關系的。
不過,該工作人員說,按照規定,誰購物,發票就該開給誰。麥德龍把甲購物人的發票開給沒有購物的乙,顯然是違規的。該工作人員提醒記者,麥德龍把發票開給第三方,疑似在為第三方企業避稅。隨后,記者實名向麥德龍注冊地普陀稅務部門舉報,對方表示將進行調查。隨后,普陀區稅務七所麥德龍稅務專管員黃女士回復稱,麥德龍的會員卡僅僅作會員等級和付款結賬使用,與麥德龍納稅無關。但是麥德龍將消費者的發票開其他人的名字顯然不對。而既然是開給第三方的發票,第三方沒有拿到這張發票,也不會發生避稅情況。(記者 葉松麗)